秦桑

备考教资,坚持更新打卡背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概念

广义:社会、学校、家庭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

教育词源:《孟子.尽心上》

二、教育的本质与社会属性

(一)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二)社会属性

  1. 永恒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2. 历史性(体现在阶级性和时代性)

    时代性(不同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阶级性(体现为教育的社会性质)

  3. 相对独立性

    (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纽带)

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实施者。

学生的主要影响者,主要引导者

(二)受教育者(主体)

受教育的对象

学习的主体

(三)教育影响(中介和桥梁)

教育内容

教育措施(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四、教育的起源(本能生利息,心理仿孟禄、米凯爱劳动)

  1. 神话起源说:最古老、宗教观点

  2. 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和沛西.能

  3.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的模仿、孟禄

  4. 劳动起源说:劳动、米丁斯基和凯洛夫

五、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 没有阶级性

  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 以劳动生产为目的

  4. 教育手段极为原始(没有专门的教育内容、机构、人员、制度)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 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2. 有明显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 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4. 官私并行的教育体制

  5. 教育组织形式为个别施教和集体个别施教

  6. 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象征性、刻板性、专制性

(三)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职的教育人员

  3. 文字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内容和专门教授知识技能的社会条件。

  4. 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

六、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七、外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七、近代社会的教育

  1.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的崛起

  2.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 教育世俗化

  4. 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八、20世纪以后的教育(全面民多现身)

  1. 全民化

  2. 多元化

  3. 终身化

  4. 民主化

  5. 现代化

评论